5月25日,骄阳似火,舜耕国际会展中心的展厅里更是热闹非凡。一年一度的山工艺毕业作品展又拉开大幕。曾有毕业生这样 感慨:4年前,我们背着马扎和画板来到这里,为获得一个机会而努力;4年后,我们带着作品重新走进这里,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收获,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毕业展当天,周瑞泽和吴泽璞正在自己的展位前忙活着,与其他毕业作品展不同,他们带来参展的不仅是一件作品,还是一份已经在有关部门注册的事业。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毕业和就业间已没有了必然的顺序联系,他们更喜欢用“带着梦想,大胆尝试”去迎接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在校期间创业——“我们要做一间‘有药’的公司”。
“对于我们山工艺人而言,毕业作品展非常重要,我们一直希望在毕业时,呈现出来的,不仅是一个构想,还可以是一个被认可、经施工完成的作品。”山工艺应届毕业生吴泽璞说着便拿出了一本实景照片集,这是他们一年来的成果。这一年,他们的文化传媒公司承接了21个项目。
作为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设计总监,吴泽璞的“璞”字作为公司logo的一部分,被设计成了落款的形式。“最初我只是公司雇佣的一个设计师。”吴泽璞笑言,与总经理周瑞泽的友谊还是从“讨薪”开始的。
说到这儿,吴泽璞笑言:“不是有这么个说法嘛,‘做设计最牛的人,是你的设计能卖出去,最后还能要来钱’。”设计上有想法的吴泽璞是个“能折腾”的主儿,用他的话说,“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在一个地方待很久”,大一时他便在老师的推荐下开始了一边学习一边教漫画的生活,“大二那年承接了一个咖啡烘焙馆的设计项目,硬着头皮完成,还好最终效果不错。”吴泽璞说。此后对设计“上了瘾”的吴泽璞便在老师和学校的支持下,申请了一间工作室,“工作室给了我一个将梦想落地的平台,专业老师会经常来对我们的一些课外设计给予指导。在工作室,同学的想法也可以有更多碰撞。”吴泽璞说。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吴泽璞与周瑞泽开始了第一次合作。“大三那年,我拿着大一时自己创业的收入,和同学也是现在我们公司的副总经理胡文智一起创建了文化传媒公司,那时我们在设计上有短板。”周瑞泽说,在一个项目中,他们找到吴泽璞做设计。由于对方没有及时与公司结账,吴泽璞又催得特别紧,无计可施的周瑞泽从家里借了钱,给吴泽璞结了账。
“讨薪”事件后,三个小伙子非但没有心生嫌隙,反而在更多的交流中觉得彼此志趣相投。很快,吴泽璞正式成为了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三个人各自发挥自身优势,成了“铁三角”。
“公司定位是以商业装修为切入点,同时做形象展示、后期宣传等,提供‘一条龙’式的服务。”吴泽璞说,这是公司的卖点,他们的想法就是做间“你有病,我有药”的公司,为客户提供他们需要的最佳解决方案。
坦言创业很艰辛——“你见过凌晨4点的山工艺吗?”
2016年初,公司还在起步阶段,一个童装店面的设计装修项目找上门来,“他们不仅对设计有自己的想法,给的时间也短,而且对成本控制很严,最初我们心里没底,不敢接下这个项目。”周瑞泽说,但与对方几番交谈下来,他们想试一试。从墙面的彩绘图案,到如何用灯光营造视觉效果……几个通宵下来,几个人的黑眼圈堪比“大熊猫”。“公司刚起步,我们也没有那么多钱雇很多工人,我们三个就自己动手参与装修。”周瑞泽说,整面墙的彩绘全部是他们自己完成的。如今说起这件事儿,几个人的脸上多了几分骄傲,“这个店面就在世茂,虽然过程很艰辛,但这次的项目也给我们增加了很多信心。”周瑞泽说。
“最初创业是为了赚零花钱,可后来我们几个确实是为了心里那点小信念和小梦想。”周瑞泽说。当被问及如何平衡学业与创业时,他们不约而同地笑了,“即便在校创业,学业也必须摆在第一位,我们并没有因此而缺席课程或考试,而是为此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吴泽璞说,“你见过山工艺凌晨4点的样子吗?这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风景。”不是他们凌晨4点就爬起来工作,而是他们经常在忙碌中,抬眼看表已经凌晨4点。冬日的寒风刺骨、夏日的难得清凉……他们都感受过。也正是因为这样,吴泽璞笑言,他很喜欢通宵后,赶着早高峰去见客户,“因为如果有幸遇到堵车,我可以名正言顺地在车后座多睡一会儿。”
为了兼顾好事业和学业,他们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而为了少给父母增加经济负担,他们则选择了“亏待”自己。事业刚起步,缺钱的他们出差都会选择最便宜的旅馆,吃最便宜的食物,“记忆很深刻,有一次我们去上海出差,为了节省开支,吃面都只吃最小碗的,经常只能吃半饱。”周瑞泽说。
还好一切努力都有回报,如今他们的公司正在稳步前进。
毕业后责任感更强——“我们想与师弟师妹分享设计的喜悦”
“今年,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济南城区内选择一个办公地点,让工作室作为同学的实训基地继续经营下去。我们很乐于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师弟师妹能将自己的闲暇时间与社会实现对接。”周瑞泽说,他们会将公司的部分项目拿到工作室,与师弟师妹们分享他们的设计理念、想法和实际的设计成品。毕竟学到的知识和实际进行的设计方案,还是会有很多不同。同时,他们也会邀请有好想法、好设计的师弟师妹参与到项目的某个环节中,为他们提供一个在校就能参与实战的机会。
从设计、施工,到后期的宣传,有时一个项目会有40多人参与,有时可能只需要几个人足矣,“只要师弟师妹们愿意,我们乐于分享,这也是学校最初为我们提供这个工作室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吴泽璞说。当然,活儿不能白干,他们尊重设计,在项目结束后,他们也会为参与到项目设计工作中的师弟师妹结算报酬。
在周瑞泽、吴泽璞看来,工作室更像是山工艺人的“设计俱乐部”,“虽然只是一个房间,但我们很用心地布置,哪怕你只是走进来喝杯茶,聊聊你对设计的想法,那也是一种分享。”吴泽璞说。到今年的6月28日,这间工作室就开设整一年了,对于这支创业团队而言,工作室见证了他们的一切,“创业初期,我们的第一身份还是学生,很多的设计作品,就是在这间工作室里完成的。”吴泽璞说。
说起未来几年的规划,3个23岁的小伙子并没有意气风发地畅想和展望,“其实我们很清楚地知道,毕业展结束,我们走出校门,不是摆脱了束缚,而是肩上增加了很多来自社会和工作上的压力和责任。”周瑞泽说。也正是基于此,他们没有给自己制定诸如要把自己的公司做成多大规模之类的宏大目标,“我们更希望抱着‘Design for China’的初心和梦想,稳扎稳打地走好每一步,去寻找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吴泽璞说。